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北美云巨头上半年观察:AIGC或在下半年拉动增量 开源与闭源、软硬件厂商之争等成未来看点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金融 > 正文  2023-09-07 19:02: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半年,北美云厂商收入虽仍在放缓,但已有企稳迹象。

除亚马逊AWS外,微软Azure、谷歌云均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目前来看,生成式AI虽对业绩的贡献尚不显著,但由于财报的滞后性,相关收益或有望在下半年体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AIGC的出现为云市场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让竞争更加激烈,从原来云计算市场被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三大云巨头牢牢把控,到如今,Meta开源大模型剑指微软和谷歌,英伟达向云市场步步试探。

未来,将鹿死谁手?

增速放缓

据canalys统计,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16%,达到724亿美元。上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19%,首次低于20%,第二季度的增速与之相比仍在下降。其中,前三大厂商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合计增长20%,低于第一季度的22%,占总支出的65%。

对于云服务市场增速的整体放缓,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刘丽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这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客户ICT支出趋于保守,而且专注于优化云使用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云已经普及到千行百业,存量市场增长放缓,增量市场竞争激烈;更何况,疫情之后刺激的非接触性办公、非接触性商业等对公有云服务的需求已经释放完成,规模化的新需求场景有待出现。

具体来看,市占率多年独占鳌头的亚马逊AWS反而是三大厂商中增速最慢的。第二季度,AWS净销售额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稍高于预期,但低于上一季度的16%。事实上,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AWS增速便已放缓,同比仅增37%。之后,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增长持续放缓,市场份额也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34%下降到2023年第二季的32%。

在财报会上,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强调,AWS的业务收入运行率高达880亿美元,能在如此大体量的业务上实现两位数增长,意味着AWS在过去一段时间获取了大量新用户、增加了大量新工作负载。考虑到过去一年全球各家公司都在进行成本优化,AWS能实现上述增长实属不易。

无独有偶,AWS的竞争对手微软智能云业务,也迎来了增速放缓。2023年第二季度,微软智能云的收入为240亿美元,增长了15%,业绩贡献仍超过四成,达到43%。尽管在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增长26%的推动下,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增加了17%,但对比上季度,Azure和其他云服务的收入增速为31%。

相比于微软云和谷歌云增速的明显下滑,排名第三的谷歌云却保住了增长势头。今年第二季度,谷歌云为公司带来80.3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8%,与一季度增速持平,是AWS营收增速的两倍之多。

上一季度,谷歌云迎来历史性的突破,云业务成立十五年取得首次盈利。该季度云业务盈利规模继续扩大,实现近4亿美元的运营利润,约为第一季度利润的两倍,而去年同期则亏损近6亿美元。

尽管三大云厂商的增速都在放缓,但这些公司的业绩表现仍然超出预期。除AWS增长稍慢,其他两家均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这既反映了美国目前缺少人力,企业需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相关的IT投资,也反映企业客户对云厂商未来的增长还是较有信心。”华泰证券董事总经理,科技产业及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TMT研究负责人黄乐平表示。

AI商业化仍处于早期

事实上,若非AIGC横空出世,市场对云服务前景的预期将相对低迷。

Gartner预测,在前沿科技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驱动下,世界范围内公有云服务开支有望在2023年达到6000亿美元,超过2022年度的4910亿美元,增长21.7%。

最先看到人工智能潜力并早早布局的是微软,而这是一个“已经酝酿十年的变革时刻的故事”。

2011年,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领导了Azure的开发,并在往后多年持续押注。2019年,纳德拉又看中了OpenAI的机遇,投资10亿美元,重金支持生成式AI技术的开发。今年年初,彭博社又曝出微软将向OpenAI追加1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占股达到49%,成为OpenAI最大的外部股东。

因此,当ChatGPT横空出世时,喝上“头啖汤”的微软,风头屡屡压过老对家谷歌和亚马逊。

“微软的布局可以写进经典的MBA教材里。”黄乐平评价,微软一方面大力投资OpenAI,并迅速把OpenAI的能力集成到Office、Windows、Azure OpenAI等微软自己的产品线上,走在大模型的商业化道路的最前列。另一方面,微软积极支持大模型开源生态的发展,特别是Meta的Llama2。这似乎可以解读为扶植OpenAI的竞争对手,削弱OpenAI的领先优势。如果能够成功,可能更加能巩固自己作为最大AI云平台企业的地位。

压力很快给到了反应稍有延迟的谷歌这边。今年3月,谷歌正式开放Bard AI 聊天机器人;4月,谷歌合并了两个主要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DeepMind与Google Brain,组成Google DeepMind;5月,谷歌就推出对标 GPT-4 的大模型 PaLM 2,另外还官宣了对标微软Copilot的AI助手——Duet AI,将其整合进谷歌办公全家桶Workspace等。

对外,谷歌投资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这是OpenAI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谷歌近日“牵手”英伟达,将合作关系拓展至高级云计算领域,以支持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展。

亚马逊在AI上的发力则更为延迟。AWS在4月才推出了完全托管的生成式AI服务Amazon Bedrock和自有基础大模型Amazon Titan。黄乐平推测,AWS相比Azure的中小企业客户占比更高,这可能是亚马逊的AI大模型商业化不如微软直接的原因之一。

尽管战局混乱,但从二季度的财报来看,目前AI能够带动的业绩增长并不明显。微软是唯一一家公布AI具体收入情况的厂商,Azure AI 服务收入增长了50% 左右,占 Azure 27%收入增长的约两个百分点。但因财报的滞后性,相关收益或有所延后。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刘丽辉认为,2023年上半年AI大模型及行业模型与现有云产品的整合仍处于探索实践期,尚未对云服务厂商的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预计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有望拉动一拨云计算市场增量。

“从业绩贡献角度来看,可能是自己的Office等生产力工具业务先受益,然后再是云计算业务。”黄乐平补充。

未来押注

尽管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头部云厂商的布局重点,但归根到底,商业化是否成功,才是检验大模型的最重要标准。

业内专家认为,AI很难成为单独的一个业务。以ChatGPT为例,它在最初发布的两个月内迅速成为历史上最快突破1亿用户的应用,但自那之后,其用户增长速度就开始下滑,到今年6月,ChatGPT首次出现流量负增长。根据互联网分析机构SimilarWeb数据,今年6月ChatGPT的网站与移动客户端的全球流量(PV)环比下降了9.7%。同时,ChatGPT的独立访客数量(UV)下降了5.7%,访客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也下降了8.5%。

“如果要赌API调用等MaaS成为单独一个大业务,短期可能太乐观。”黄乐平表示,但AI可以成为拉动计算、存储等传统云计算很好的一个锚。

在全球的大模型竞赛中,开、闭源之战也才刚刚打响。对标GPT-4,Meta在7月发布了首个开源人工智能模型Llama的商业版本Llama 2,将为初创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OpenAI和谷歌的替代方案。未来,大模型生态的开源与闭源是否会形成Android vs iPhone的竞争格局,尚未可知。

同时,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在探索C端的落地场景,推进与终端企业的合作。谷歌云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在与通用汽车的合作对话中表示,通用汽车在以实用、有效的方式部署AI方面走在前列,期待与通用汽车进一步深化合作。

黄乐平指出,大模型要通过手机,机器人,电动车等硬件落地,诸如特斯拉、苹果、小米、比亚迪等企业颇具优势。但未来,云端和边缘端之间怎么切分利润,值得观察。

另外,随着大模型释放算力芯片的潜力,软件云计算和芯片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摆上台面。

“英伟达目前已经不单单是芯片企业,同时还开发了CUDA,Omniverse等软件,以及开始渗透云计算服务市场,而同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做芯片,互相渗透竞争,最后格局怎么演进也值得期待。”黄乐平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