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8月26日电(记者马思嘉、白舸)驱车穿行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上,不时会遇到拉牛的皮卡;在傍晚时分随意进入镇上的一个村庄,则会撞见在篮球场上奔跑的老少——牛的“哞哞”声与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交织成一曲乡村篮球的激昂乐章。
27日,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西北赛区选拔赛将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开幕,“牛镇”兴隆镇队成为代表宁夏出战的两支队伍之一。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宁夏西海固,如今漫山披绿、产业兴旺,有实力承办全国性赛事。乡村篮球在此枝繁叶茂,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兴隆镇篮球队合影。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
“目标是全国总决赛”
“牛镇”这支乡村篮球队很“牛”。
宁夏乡村篮球氛围一直很浓厚,从区首府银川市到最后一个脱贫的西吉县,都有拿得出手的乡村篮球队。连续举办六届的宁夏农民篮球争霸赛中,诞生了许多明星球队与球员。能在宁夏本地“村BA”中杀出重围、代表家乡参加全国“村BA”选拔赛,12名“牛镇”选手,个个都有着励志故事。
20岁的单龙个头不高,却因为绝佳控球能力成为球队灵魂人物,常有村民在赛场上呼喊他的名字,赛后向他要球衣;23岁的单佳浩因篮球特长考上大学,毕业后和队友一起创办篮球培训班,寒暑假期间教家乡孩子打球;28岁的中锋海旭在父兄影响下爱上篮球,最近放下马铃薯批发生意,全心投入训练……
单龙(中)在与青海农民篮球队的比赛中。受访者供图
他们对篮球的爱,来自脚下这片黄土,“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29岁的古文龙是“牛镇”球队年龄最大的球员,在兴隆镇王河村长大,从小热爱篮球,却因家中经济条件有限而买不起篮球和球鞋。为了打上球,他曾每天早起,去借村部唯一的一个篮球。专科毕业后,他通过公费留学项目进入沙特国王大学学习,并加入校篮球队。对篮球的热爱,让这位从西海固山村走出的青年学会用英语与队友沟通。他渐渐成为学校的明星后卫,常有外国同学专门看他比赛。
“我们几个村的年轻人从对手变成队友,组建过‘励志队’,后来遗憾解散,这次赛事又把我们聚到一起。我们的目标是去贵州参加全国总决赛!”古文龙说。
“人人是球迷”
“牛镇”几乎人人会看篮球,正如几乎人人都会养牛。
虽是偏远乡镇,兴隆镇却有一座能容纳三万人的露天篮球场,和一座大型篮球馆。每天下午六点后,全镇32个村的塑胶篮球场地也都有篮球爱好者聚集,“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五六十岁的人都爱打球”。
今年七月,兴隆镇举办“六盘山肉牛杯”篮球争霸赛,除了本镇球员,当地企业还出资邀请外地球员前来参赛,包括几名外籍球员。露天篮球场人山人海。“我们派出一百多名安保人员维持秩序,有些球迷甚至说愿意花钱进去看比赛。”兴隆镇镇长王文宁说。
42岁的马小军是兴隆镇下堡子村的村主任,他们祖孙四代都热爱篮球,家中院子里摆放着专业篮球架。记者到他家时,他11岁的儿子马家庆正在院中投篮。
11岁的马家庆在自家院落中打篮球。新华社记者 马思嘉 摄
马小军的爷爷马成兴已75岁,说起篮球时神采奕奕:“我18岁开始打篮球,那时候都是土场地,用白石灰画上三分线。要是有村级比赛,一大早就得在地上洒水,等到下午才能比赛,不然满身都是土。”球员在洒了水的黄土地上常摔得满身是泥,周围的大树上、屋顶上挤满了观众。
如今,随着全面脱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兴隆镇到处是塑胶球场,道路也四通八达,不仅方便当地百姓从事贸易,也吸引越来越多外地球迷前来观赛。
“生意火爆不如看球重要”
一场乡镇篮球赛,对当地百姓来说不仅是精神盛宴,也意味着商机。
“只要有篮球赛,镇上一百多家餐饮店、所有宾馆全部爆满,周边的小商铺生意也很火爆。”王文宁说。
38岁的冶海军是兴隆镇西冶村村民,在镇上经营一家餐饮公司。每逢乡镇举办篮球赛,他能容纳400多人的餐厅几乎全部满座,日均收入比平时增加5000多元。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他却总是在球场。“生意啥时候都能做,球赛过了就没了。”
冶海军自小热爱篮球,但因为家境贫困早早辍学,和村里人一起外出务工。如今,事业有成的他不仅在家中给儿子安装了篮球架,还支持儿子报名参加暑期篮球培训班,还带儿子去西安的篮球馆与偶像合影。
在“六盘山肉牛杯”举办期间,冶海军牵头,号召兴隆镇的餐饮服务行业共同出资组建“兴隆餐饮队”。由于爱看球赛,他还自费举办村级赛事,丰富乡村赛事的同时,也借助“村BA”人气给餐饮店做宣传。
“牛镇”篮球是宁夏西海固篮球的缩影。
“篮球不仅让老百姓强健体魄、锻炼意志,还让他们远离赌博等不良嗜好。赛事的举办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文宁说。
责编:张靖雯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