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汇聚社工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丨理论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金融 > 正文  2023-08-26 06:56:01 来源:羊城派

文/朱媛媛 陈娜朱


(资料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与此同时,政策利好和实践发展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有利于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差距大、农村发展较落后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之一。为解决这一矛盾,党中央决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让农村居民也能共享现代化的美好生活。而秉持“助人自助”价值观的社会工作,正是一门关注人的发展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学科,其最终目标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不谋而合,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社会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动力所在。

多元耦合: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核心价值

一是从服务对象来看,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都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着眼于解决广大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作为农村主体的农民自然而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服务对象。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公正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农村社会工作在“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引领下,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利益的协调,致力于改变农村主体的弱势现状,强调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中,尊重人的权利与价值,重视人的能力建设。社会工作强调的“助人自助”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有利于激发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动性,协助个人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从“助人”到“自助”的发展,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是从发展方向来看,社会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目标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同时也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社会工作既注重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又关注村居方方面面的构建与和谐,能够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再者,社会工作人才是乡村振兴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和总目标方面均可以有所作为,通过整合教育、医疗、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服务、文化等多方面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和智慧。

三是从实践方式来看,乡村振兴既强调因地制宜,关注地域特色,科学把握差异性,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又注重对村民能力的建设和培养,充分整合内外资源解决问题、助力发展。而社会工作则通过社区发展、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干预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社会工作已经发展出一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服务主体发掘内在潜力,运用外在资源,去满足自身精神和物质需求,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目标、价值和实践上的契合,凝聚社会工作的力量以助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社会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指引。当前,广东省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省上下铆足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度重视“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引导高校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社会工作要在本土化实践上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专业优势,在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和矛盾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探索出一条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双向赋能: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是增进专业认同,深入探索“社会工作+乡村振兴”模式。加强服务主体和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了解,探索“社会工作+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是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但面对乡村振兴这一社会大背景,仍需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可度。首先,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向农村居民介绍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加深其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认同。其次,积极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加大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同时将农村社会工作和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有机结合,促使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得以嵌入式发展。再次,借助自媒体平台,发掘人、文、地、产、景等乡村资源,积极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将“社会工作+乡村振兴”模式推广落地,进而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注重本土发展,培育“原住社工”,实现参与式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群众的广泛认同和高度参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鼓励居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居民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性与能动性,体验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作用,合理分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要注重乡镇社工站的本土化发展,制定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回乡就业创业的政策,在新的条件下,增强政策的权威性、明晰性和可执行性;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培养扎根本土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进大批优秀社会工作者,促进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

三是链接多方资源,促进多域合作,推动基层多元共治。首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主动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作为,全面、深度参与乡村振兴,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建立乡镇社工站等形式,建立“政府+社工”联动机制。其次,农村社会工作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资源链接优势,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积极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互动合作,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满足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需求。再者,应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发挥协会、社团、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整合资源,优化社会工作服务供给。

作者简介

朱媛媛,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陈娜朱,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教学助理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循证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器人居家照护实践模式研究”(21YJC840039);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常规项目“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智能居家照护的循证实践研究”(GD22CSH01)阶段性成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