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在调整,一些指数不断走低,但是在ETF方面,有不少产品都获得了净流入,特别是一些宽基ETF,规模一直在涨。
那么,为什么大家在越跌越买?从这期开始,我们来好好聊一聊一些主流的宽基指数。
1、认识沪深300指数
(资料图片)
先来看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沪深300指数,该指数是由沪深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个股组成,流通累计市值超过18万亿元,平均流通市值超过600亿元。
简单理解,这个指数主要包括的是沪深两个市场的“大块头”,成分股也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公司,相当于也是“茅指数”、“宁组合”的合体,其中前十大权重股如下:
由于指数的成分股较多,因此整体也比较分散,前5大权重股的占比在16%,前10大权重股的比例不到23%。
投资者跟踪这个指数的好处在于A股的代表性显著,因为基本上囊括了A股的一些大蓝筹,在价值属性占优的年份,“茅指数”、“宁组合”表现会比较好。但另一方面,这些大蓝筹整体估值弹性没那么高,在成长属性突出的年份,指数可能就表现一般。
2、最大ETF不到一个月规模增超300亿元,为什么越跌越买?
跟踪沪深300指数的主要就是沪深300ETF,目前各家发行的产品累计超过了20只,有的为了差异化竞争,在跟踪沪深300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增强策略。
wind数据显示,规模靠前的几只300ETF产品,近期规模增长都非常明显,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更是超过千亿,如果看份额,7月21日,该基金份额规模刚超过200亿份,到了8月18日,不到一个月时间,份额规模已经涨到了285亿份。
相当于规模短时间内增加了约85亿份,而规模也从7月21日的约785亿元,上升到了8月18日的1099亿元,规模增长超过了300亿元。
华夏沪深300ETF的份额规模也从7月初的约62亿份,增长到了如今的接近82亿份,不到2个月,份额增长约20亿份;嘉实沪深300ETF则是从7月初的约53亿份,增长到了如今的约69亿份,不到2个月,份额也增长约16亿份。
为什么大家最近一直在买沪深300ETF呢?
有基金经理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6~7月份的政策预期,二是300指数处于价值区域。
3、谁在买?
那么,进一步来看,谁对政策预期比较敏感?
就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我们先来看下持有人机构,截至去年底,机构投资者的持有占比超过65%,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不到30%。
而具体到前十大持有人中,可以发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份额占上市总份额比例超过12%;此外,银行、保险资金等也都在其中占有多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再进一步对比去年的半年报,可以发现去年底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是在上升,而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下降。
一般而言,机构对于政策的敏感度要高于个人投资者,因此近期在政策密集期时,ETF份额不断上升,或许可以推测背后可能是机构有一定的动作。
4、估值位置
再从目前的估值位置来看,目前所处的位置位于历史20%的分位左右,是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位置。
从历史上沪深300的调整深度来看,无疑是2007年到2008年那一轮,以及2015年到2016年那一轮的调整幅度最为明显,调整的幅度分别超过了70%和40%,而从2021年以来的这轮调整,幅度也已经超过了30%。
结合调整深度以及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沪深300指数的吸引力是在不断提升,这或许也正是近期相关ETF资金流入比较明显的原因之一。
整体而言,沪深300指数经过持续调整,进入估值具有吸引力的位置,叠加政策的密集出台,一些资金已经率先出手,不过从过往来看,指数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大,投资者适合在低估值的区域买入,也可以考虑长期持有,但是也要动态地适当调整。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