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下半年,如何继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保障?如何更好激发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资料图】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发经费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之水,其投入规模和占GDP的比重不仅反映了一国对研发活动资金支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中国的创新、研发投入还在高速增长的通道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将继续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效能,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落实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未来财税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建立完善适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构建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保险补偿机制……一系列强投入、增税惠、促改革的财税政策“组合拳”,对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根据需要攻关解决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问题,并在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使用、科技政策制度制定、科研成果评价等方面作出重点安排。”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着力围绕如何按照“四个面向”解决重大问题、如何紧盯攻关目标等重点,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国家创新体系更加高效。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从“创新主体”转变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上升到新高度。
“我国经济已经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求企业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发挥黏合作用,贯通起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链条。”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企业要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多力量。
“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长期在低位徘徊,投入规模低于美、日、德、韩等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告诉记者,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占比仅为0.8%,欧美创新强国的占比普遍在5%以上。
玄兆辉表示,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必须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引导作用。加快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实施,充分利用好政府引导基金、研发后补助、创新券等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励企业科技创新;要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特点,在人才引进、融资支持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既要舍得砸真金白银攻坚“科技之芯”,也要能放权赋能、松绑解障,拿出实招好招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
“我们将吸纳更多企业界科技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等,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吴朝晖说,科技部将持续在政策、要素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围绕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完善金融扶持体系
目前,我国有52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工信部将继续坚持专精特新发展目标,引导中小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打造‘专精特新贷’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等的支持力度。”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负责人牟淑慧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与金融部门、财政部门深化对接合作,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对接,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针对部分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看不懂”“摸不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等创新环节中的风险投资介入不足等问题,吴朝晖表示,科技部将进一步强化科技与金融部门工作的协同联动,引导银行建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的信贷产品。
“当前,科技金融工作还面临围绕创新全链条的系统设计不足、专门的支持工具和产品不多等问题。”吴朝晖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系统牵引,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坚持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有机结合,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