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引领下,汽车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既肩负促进内循环、刺激消费的重任,又需引领低碳出行、低碳运输,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诞生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比亚迪,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赛道精准定位市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佼佼者。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前行,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比亚迪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全球销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销量持续火爆的背后,如何平衡产能与品质,以及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比亚迪眼前的重要课题。
(资料图)
政策驱动到市场化驱动
比亚迪上演“加速度”
中国是碳排放、能源消耗大国。过去十余载,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2009年-2012年的试点示范推广,到2013年-2017年的推广应用,再到2018年-2022年的市场化调整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节节攀升,行业一路向前。
汽车工业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过于依赖进口。但近年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纯电、插电混动、增程式等方面突破技术壁垒,从技术升级到产能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政策支持赋予车企在电动化道路转型的利好条件。站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风口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上,经过十多年坚守,比亚迪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克服一些困难,迎接更大的辉煌。
目前,比亚迪位于深圳、长沙、西安、合肥等地区的九大工厂集体发力,自2022年7月份以来销量持续超过15万辆/月。2022年11月16日迎来了里程碑时刻,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仅用时半年,日均生产近5500辆新能源车,超越同行,在新能源赛道正加速前进。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6.85万辆的销量雄踞全球第一,同比增长152.5%,占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超26%(不含出口)。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065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近18%,意味着全球每10辆新能源车中大约有2辆产自比亚迪。2022年海外销售累计55916辆,较2021年增长307.2%,元Plus/ATTO海外上市后需求火爆,在欧洲、亚太地区引发抢购,贡献主要增量。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2月比亚迪呈现淡季不淡的局面,当期销售19.37万辆,同比增长112.6%。2月出口15002辆,同比增长44.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比亚迪贡献巨大。2020年,比亚迪推出电池“黑科技”--刀片电池。刀片电池改变了电池包的封装工艺,体积利用率提升50%,极大地延长了车辆续航里程,获得市场验证和行业高度认可。在基于磷酸铁锂设计的刀片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针刺试验穿透测试对比中,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温度瞬间上升至500度左右,而刀片电池保持50度左右的恒温。据同花顺数据,2023年1月,比亚迪锂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达到35.29%,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创单月新高。
据比亚迪公司副总裁、审计监察处总经理、CSR委员会秘书长刘焕明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逐步上升,若产能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或达到60%。此外,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系列预计2023年上市。
新能源先行者
比亚迪率先“降碳”
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旋律,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明显加快。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动力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乃至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我们生存的地球造成巨大威胁。如今环境治理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面临的一个共同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遏制能源枯竭,使逐渐恶化的环境状况得到控制。
作为绿色梦想的坚定实践者,比亚迪走在了“降碳减排”的最前端,其成长过程是国内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提出了太阳能、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的绿色梦想,打通能源从吸收、存储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超级混动DM-i技术、EV纯电平台等在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2年比亚迪成功打造的中国首个汽车品牌零碳园区总部为国内零碳园区的典范。据介绍,比亚迪坪山总部园区内新能源车使用率达到100%,园区内生产全部使用自身研发制造的纯电动叉车、堆垛车、托盘车、重卡、清洁车,全面实现绿色物流,共减排245681.89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比亚迪碳排放相关人员介绍,2015年起,比亚迪就开始碳排放的相关工作,排查结果显示,整体达标。2021年,比亚迪成立了由集团主要领导负责的碳排放管控委员会,制定一系列碳排放管控制度,碳排放核查、管理、宣传、培训等进行一系列明确分工,正式开启全公司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管理征程。目前,深圳市碳排放总量有下降趋势,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是双向利好。
比亚迪ESG报告
透明度超行业整体水平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加,万亿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环保、低碳、品控、安全性、员工权益、治理等实践极其重要,在比亚迪参与编制的《中国汽车行业社会责任指南》中,这些都属于重要议题。在践行ESG方面,比亚迪同样扮演“领头羊”角色。
自2010年起,比亚迪持续12年向社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较早进行ESG信披的汽车公司之一。从披露议题数量看,参照汽车行业社会责任指南要求,比亚迪做到了应披露尽披露和及时准确。从披露篇幅来看,自2014年起,比亚迪ESG报告持续超过40页,连续8年超过汽车行业平均篇幅。2021年比亚迪ESG报告达86页,是汽车行业平均33.44页的2倍多,信披透明度位居行业领先水平。目前,比亚迪是唯一在MSCI评级中获评A级的汽车上市公司。
温室气体等主要
环境指标排放密度下降
在环保方面,比亚迪在规划厂房前,会对周边环境、居民楼进行严格考察,实践成果显著。
据比亚迪ESG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150万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892万吨。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24.15吨/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8.77%;同期工业废水密度、包装材料密度均下降超过25%;用电、耗水情况均有改善。
加强品控管理
追求量更追求质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与燃油车比,有更高的要求。产品质量与安全是比亚迪利益相关方最关注议题之一,在采访中,刘焕明讲到,电动车抓品质,最重要的是考虑其安全性。对于比亚迪“代工”业务模块,上下游企业的品控管理经验具备很好的借鉴价值。
目前,比亚迪从产品实物质量出发,层层把关,开展专项质量巡视,优先考虑风险,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推进系统改善。
对于新产品质量,比亚迪从产品设计到试制再到批量生产均设立了严格的质量门槛,对出厂车辆品质问题实行零容忍。建立健全的召回机制,确保缺陷汽车得到有效、规范处理。2021年比亚迪计划召回车辆22581辆,占全年车辆销售总数比例3%左右;截至2022年底,召回升级完成率已达90%左右。
与此同时,比亚迪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满意度管理机制,主要以电话、车机、微信调查的形式针对服务态度、流程、品质、交期、价格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关怀回访调查。2021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比亚迪汽车客户满意度在国产汽车品牌内位列第三。
员工满意度大幅提升
流失率明显下降
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再到汽车服务,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员工的有序驻守才能正常运转。比亚迪作为一个拥有几十万员工的超级大厂,员工权益的保障至关重要,是践行ESG的重要议题。
据2022年披露的2021年ESG报告显示,2021年底比亚迪全球员工总数超28万人。党工委主任张家福介绍,考虑到就业难,为“促就业、保增长”,比亚迪由原计划招聘1万应届生增至2万人,充分展现了大企业的责任担当。
2022年3月份,比亚迪停止所有劳务派遣,采用自招、内部推荐、网招等方式,积极与人社局、大中专院校等部门合作;同时搭建多种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平台。在职工队伍建设和提升满意度方面,进行了技能通道、技术通道和工匠体系建设,并给予相应的待遇,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入的园区NPS考评机制,极大地提升了职工的满意度,流失率明显下降,2021年比亚迪员工流失率较上一年下降近9个百分点。
“硬核”担当
王传福任CSR主任
上述一系列的实践成果,是比亚迪对ESG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的检验。
比亚迪审计监察处副总经理、比亚迪CSR委员会秘书处秘书王延英介绍,为不断提升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2021年CSR委员会组织结构重新设置,王传福董事长亲自担任CSR委员会主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设置公司治理、员工关怀与保障、产品品质与服务、绿色经营与生产、合作伙伴管理、反腐败、回馈社会与公益等七大工作组,职责分工更清晰。
“仰望”未来,智能、续航、安全性该如何突破
减碳不仅仅是口号,从首辆新能源车到打造首个“零碳园区”,从首个官宣停止销售燃油车到国内实现首个300万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车企,比亚迪创造了全球多项第一。300多万辆的累计销量,既有消费者的认可,又有创新技术的体现,足以证明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执牛耳者。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从政策性驱动到市场性驱动,新能源汽车未来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如何在智能技术、动力系统、安全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比亚迪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各方关注。
在智能方面,比亚迪将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整合成为域控制架构,分为智能动力域、智能车控域、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四大域控,提升了系统交互效率。并自主研发了软硬件解耦的车用操作系统BYD OS,为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提供高标准的协作体系。
在动力系统方面,里程焦虑普遍存在,续航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以动力锂电池为主,但锂电池价格相对昂贵,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很关键。目前,比亚迪刀片电池能量密度约为140Wh/kg,体积能量密度可达230Wh/L;比亚迪深圳开发中心副总监鲁志佩介绍,预计2025年可以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大于18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300Wh/L。
在安全性方面,被不少车主认为是最豪华的配置。比亚迪掌握核心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安全方案值得借鉴。比如ATTO 3车型采用大量高强度材料,在胎压显示、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主被动安全配置方面也远胜于同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