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坤)个人养老金账户如何开立?不同类型、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1个多月里,金融机构针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者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
“相比银行其他传统业务,个人养老金是目前最复杂的个人金融业务之一。长期来讲,除了为客户提供养老金账户服务之外,为客户选择养老投资产品的能力以及做好长期规划投资的能力,也是银行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孙芳滔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坦言,做好投教,是打通个人养老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长远来看考验的则是“长跑”能力。
(资料图片)
做好投教,打通“最后一公里”
落地1个月有余,在各参与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动下,目前个人养老金的账户开户已经超过1000万人,开局总体良好。伴随着开户人数的渐增,投资者教育、市场培育等配套工作也紧随其后。
在大部分年轻人看来,养老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因此,如何唤起年轻人的养老意识,对投资者进行教育,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个人养老金、养成长期投资的习惯,也是全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据记者采访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银行启动个人养老金投教工作。“这1个月来,不管是公司大楼内,还是商场和十字路口,随处可见银行对个人养老金相关内容的投教介绍。”家住上海浦东的“90后”付先生向记者说,通过了解,个人养老金的税优和复利效应有一定吸引力,考虑到未来养老压力,他打算先开户再做进一步选择。
只有让消费者逐步了解养老产品,知道如何挑选,才有可能让个人养老金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公募基金在养老FOF产品已积累四年多经验,但在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看来,个人养老金业务仍属于新生事物,尤其是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认知还有待逐步提高,因此,整个行业针对个人养老金的投教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除了养老理念的普及,如何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个人养老金业务,并培养长期的投资理念,克服当下部分投资者相对较短期的投资行为,这是此次个人养老金投教过程中的关键,也是难点。
“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和投资定力的形成,需要行业当中所有涉及的从业机构一起共同努力,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磨合的过程。只有帮助投资者形成这样的长期投资理念,才能使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资金真正发挥时间所赋予的红利,才能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中长期投资收益,最终达到养老投资的目的。”高莺说。
追求长期主义,才能跑得长远
关乎老百姓的养老钱,做好投教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跑赢通胀的同时,又能为投资者带来一个相对较好且稳健的中长期收益,以满足退休后有质量生活要求,金融机构未来还将面临个人养老金长期账户管理和服务能力、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能力等重要考验。
个人养老金产品线方面,正在持续丰富。据记者了解,从目前已在银行上线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来看,主要涵盖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养老基金代销、养老保险代销这四大类别。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同的产品及参与主体的优势各有侧重。比如,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是渠道,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保险公司有较强的风险保障功能和长期投资经验。
除了产品丰富程度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消费者更关注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长期投资收益以及持续稳定的配套综合服务。
对此,孙芳滔极为认同。“养老金业务越往后开展,时间拉得越长,这也是客户对机构满不满意、选择哪家机构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除了为客户提供更多长期稳健、增值保值的产品,我们也在集集团之力整合兄弟公司在医疗、养老、保险方面的优质资源,提供一站式的养老服务,以便更好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养老投资规划以及相匹配的养老服务。”
多方合力推进落地
如何让个人养老金跑得更稳、更远?除客户端投教工作、机构端长期管理和投资能力持续提升之外,仍需各方合力推进。
首先,在个人养老金规模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破局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完善激励政策,比如,未来税收优惠政策是否仍有发力的空间。
南方一家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业务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仍在试点起步阶段,从税优制度层面上来看,不排除未来还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目前,个人养老金每人每年缴纳的上限为12000元,对比发达国家,这个额度还有提升空间。”
从消费者需求和行业长远发展的双重角度出发,各类金融机构应推进差异化发展,以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养老金融需求的形成和转化可能是收益、风险、期限和流动性之间的平衡,这给各类金融机构和产品留出比较大空间,完全可以实现差异化定位发展。”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负责人王宏鹤近日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