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广发证券郭磊: 宏观定价要保持理性 尊重变化敬畏规律_今日热门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金融 > 正文  2022-11-12 07:45: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长达十年的扎实积累,在经济周期关键时段的发声,让郭磊在2017年一战成名,市场的关注随之如潮水般向他涌来,来自买方各路高手的交流明显增多,他也第一次感受到市场的正反馈。

但多年来他的研究习惯并未改变。如果没有新鲜的、具备增量信息的研究成果,就没有信心路演,从业12年,郭磊的这一心理“负担”丝毫未减。每当研究不出新东西,他会让自己停下来,不去路演,闭门琢磨,调整研究思路。他认为,在没有新研究的背景下与客户的交流是社交属性,是一种零和游戏。

他排斥“工业化”流程之下的研报生产模式,坚持精细化“手工制作”,每月的PMI数据、经济数据、通胀和贸易等数据点评报告,都要亲手完成,以保持研究的“手感”,为此,他每天花大量时间对着电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卖方是一个时代的ETF.”郭磊称,卖方研究本质上是在给一个时代的资产做定价建议,对于这个过程,要如履薄冰,要有专业精神,有使命感。

近日,郭磊分享了他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动力、新兴产业、国际供应链等诸多问题的观点与看法。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40年,一些驱动因素可能在慢慢减速,但同时储蓄率、工程师红利、市场化等因素能够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

十年蛰伏,一鸣惊人

宏观研究自上而下,覆盖面广,指导全局,对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说都不可忽视。尤其在中国,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往往需要宏观分析师帮大家分析局势,辨别方向。宏观研究也是卖方研究领域最复杂的板块,一个宏观分析师的成长路径比行业分析师要长得多。

正因如此,每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宏观研究争夺尤为激烈,结果也最受瞩目。过去19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榜单上,宏观研究江湖高手众多,大师迭现。

2017年,广发证券的郭磊夺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宏观第一,这个名字对于大众稍显陌生。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顾当年,郭磊团队的研究产量丰富且扎实。

至2021年,郭磊已经连续5年夺得新财富宏观研究第一名。郭磊认为,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窍门,无非是不断思考,写出有新鲜感、能带来启发的研报,为投研体系贡献增量。

郭磊讲宏观方法论,一般来说,第一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变的“经验规律性重于逻辑”。这句话代表了他对宏观分析方法论哲学的理解:“逻辑是正反都是容易自洽的,而且逻辑即使正确也未必重要,我们往往在事前很难辨别哪一条逻辑是决定事件演进的关键力量;相对来说,经验规律的指引性更强,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大概率。”

郭磊自认做宏观研究相对比较“数据派”,他主张在框架假设之后,像做实验一样去挖掘数据,从纷繁芜杂的数据线索中捕捉经验规律性,捕捉它对于投资的启发意义。

宏观经济政策要有新抓手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中国的经济特征概括为三重压力,2022年的政策也在稳增长方面发力。

谈及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宏观经济,郭磊表示,看海外经济,美国的制造业周期已经触顶回落,需求的逐步放缓会通过其进口需求映射到出口上,所以,出口没有办法继续加速。扩内需的必要性凸显。

“在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经济存在一定的环比修复空间。”郭磊表示,但在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消费和服务业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天花板效应。因为在这个阶段,居民生活半径缩短,社交距离上升,而且有一些消费形态可能会消失,或者至少在量上受损。可以观察到,过去的几个季度里面,消费的增速跟2020年之前有明显的差距,这就带来总需求的缺口。

郭磊认为,后疫情时代,针对总需求缺口的稳增长是必须的。从增长结构来看,消费环境要逐步修复,消费是内需的基础;除此之外,可以用固定资产投资去适度填补消费缺口。实际上,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体现了这样的思路,比如留抵退税,是为了带动制造业投资;财政前置,是为了带动基建和新基建投资;因城施策,是为了带动地产投资。在消费恢复正常之前,固定资产投资要保持扩张来弥补总需求。

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2035年远景目标“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倒推,未来15年,中国经济年均复合增长率要在4.7%左右。考虑到长周期经济增速逐步下台阶,第一个五年增长5.3%、第二个五年增长4.8%、第三个五年增长4.2%算是中性假设。

郭磊认为,从这样一个目标倒推,固定资产投资同样存在下限。比如GDP要达到5%以上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就不能低于5%,否则按消费、投资、净出口计算,整个数据就打不平。倒推一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需要在6%~7%,基建也不能低于5%~6%,地产不宜低于零增长。

实际上,整个“十四五”期间,甚至未来十年都会存在投资率如何“打平”的问题。

打平的过程涉及到基建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地产的新发展模式,以及制造业的产业基础高级化,并最终决定中长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中枢。

郭磊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可能一些驱动因素在慢慢减速,但同时还有一些因素能够支撑经济中长期偏高速增长。

第一,中国的储蓄率明显偏高。从经济学的逻辑上看,储蓄率可以带动投资率,投资率带动趋势增长率。

第二,工程师红利,这包含过去30年我们在教育、科研、应用端研发上的积累。它们所对应的创新动力是未来5~10年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动能。

第三,中国经济目前依然有比较明显的市场化空间。如果未来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推动统一大市场,逻辑上可以带动全要素回报率的进一步提升,这是从中长期能够支撑中国经济偏高增长的另一要素。

依赖人口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2020年之后全球的出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最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国内新增人口也面临断崖式下滑。

郭磊认为,除了疫情影响产检和生育条件变化,致部分年轻人推迟生育计划外,影响人口的还有两种力量。第一是工业化/生育率悖论,从经验数据看,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着出生率和生育率的下行。第二是自身的人口周期,中国在1990年之后度过了人口生育高峰,带来育龄人群在2017年之后的下行。

人口作为影响经济的主变量之一,会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产生深刻影响。郭磊认为,对企业来说,所有简单依赖于人口数量的商业模式,未来可能都会面临挑战。

“我们更多还是要从解决方案上去着手。”郭磊表示,首先,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更广泛地使用,在供给端减少人口压力的影响。其次,人口数量减少,但是教育、研发、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正处在释放期,所以,企业可以更多地去利用这种“工程师红利”,取代简单的人口要素。

新兴产业定价要保持理性

近几年,新经济、新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一系列词汇高频出现,其中,新经济范畴最宽,它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两重考量作出的政策界定,进一步叠加了产业政策方向,更为聚焦。

就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郭磊指出,各个行业的起点不同,但多数均处于“存量尚有差距,但增量优势明显”的竞争位置。在政策红利之下,新兴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复合增速超越整体。粗略估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速至少要达到GDP增速的2倍;考虑到新产业的特点,其初始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更高。

“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超出传统投入产出表的、广泛的上下游带动性,它一般都会涵盖原材料、高端装备、传统制造、消费端应用、公共服务等环节。这一点对传统宏观研究范式确实有明显冲击,宏观研究员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郭磊表示。

“新兴产业在定价上也有很多新特征。”郭磊分析,一是长周期因素,比如未来产业空间的折现决定定价空间,它会导致市场在定价中有拉长久期的倾向,也就是我们说的“赛道化”;二是分母因素,比如对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敏感度决定资产弹性,由于一些科技类行业具有全球定价的可比性,所以,其对于全球流动性相对更敏感。这些也是改变研究传统范式的。

郭磊强调,宏观策略分析师有责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形成对其宏观定价特征更深刻的理解,和行业分析师自下而上的研究形成有效互补。在定价上要保持理性,尊重变化、敬畏规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广发证券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