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50.32千米的深圳地铁14号线及11号线福田-岗厦北区间将在10月份开通并实现两条快线的无缝换乘。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深圳目前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最长,还是投入盾构机数量最多的轨道交通线路。
(资料图片)
“先隧后站”破难题
大盾构扩挖小盾构成站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地铁施工
2020年1月,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生活就医需求,地铁14号线在深圳市肿瘤医院旁新增嶂背站,但由于线路全程穿行地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加上地表风险源多,长大区间多,盾构施工面临极大的困难。
时间紧、任务重,参建方还面临着用地手续办理程序复杂和前期工程工作量大等难题。
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深铁集团联合施工单位,利用“先隧后站”的施工方案破解难题。“我们设计并运用了大盾构扩挖小盾构成站技术,即采用小盾构先行大盾构切削小盾构玻璃纤维筋管片施工工法。相比传统暗挖工法,这种方法机械化程度和安全性能更高,成本低、速度快,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小。”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这是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地铁施工,填补了国内盾构施工领域的空白。
据统计,在“先隧后站”的施工方案下,14号线盾构单头掘进超过2公里的区间多达11处,最长盾构区间约5.7公里,总共投入盾构51台。盾构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通过逐项落实盾构机来源、逐台分析盾构掘进指标、逐段制定掘进计划等措施,保证了盾构按时始发、安全掘进、顺利贯通。
大运枢纽创多个“之最”
被业内称为“一大”“二高”“三难”“四复杂”项目
记者走访发现,龙岗区的大运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体量大,地上钢结构雨棚“湾区之舞”造型复杂。据介绍,该枢纽工程被业内称为“一大”“二高”“三难”“四复杂”项目。
据介绍,“一大”是指大运枢纽建成后将是深圳东部最大的交通枢纽;“二高”则是源于此处临近既有高架线,又有地铁3号线吊装,施工安全风险极高;“三难”的背后,是时间紧、协调难、设计结构难;“四复杂”则指由于大运枢纽施工时需多次进行交通疏解、迁改等,工程接口和施工技术要求复杂。
此外,大运枢纽“湾区之舞”这一设计理念需要让钢结构展现双曲线异形外观结构,不仅需要在设计中提高准度,也要求在安装中控制精度,为设计及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最终,通过上下一心的努力,大运枢纽创下了一个个纪录,其中超大基坑自2020年9月开挖至2021年6月封顶,实现6个月出土86万方,5个月完成6个标准站主体结构施工,同时在既有运营地铁车站上方一次性成功吊装重达144吨主梁,施工难度与风险系数均居全国之最。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质检
推荐